位於復興路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內,此館以收藏歌仔戲相關事務為主,傀儡戲為輔的「台灣戲劇中心」,館內收藏豐富,對於台灣民間戲劇、地方音樂的演變、保存、研究及推廣,做了詳盡的介紹。館內並設有透明片文物區、傳統戲台及本地和現代歌仔戲劇場的模型,並有視廳室、曲調介紹區,讓參觀者透過不同方式輕易瞭解歌仔戲
歌仔戲
以民謠小調為基礎,並吸收其他劇種的音樂、身段、服飾、道具而形成的閩南語歌唱劇,是台灣最受歡迎的傳統戲劇。
傀儡戲
由人操作戲偶表演的戲劇形式,中國古代即已盛行,其種類多,台灣則僅見懸絲傀儡一種。
「墾丁」名稱的由來是清光緒3年(西元1877年),清廷招撫局自廣東潮州一帶募集大批壯丁到此墾荒,為紀念這些篳路藍縷、以啟山林的開「墾」壯「丁」,而將此地名為「墾丁」。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南端恆春半島之南側,三面環海,是國內唯一涵蓋陸地與海域的國家公園,也是台灣本島唯一的熱帶區域。特殊的地形、豐饒的動植物及獨特的民情風俗,不僅是保育、研究、環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館,更是國民休閑旅遊的怡情勝地。公園內精緻而多變的美景,如南仁湖、龍鑾潭、大尖石山、及船帆石,使墾丁成為國內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國家公園。
墾丁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、氣候溫暖、景緻怡人且交通便利,每年都吸引約四百萬遊客到此感受自然體驗,資源珍貴豐美。由於為熱帶性氣候,植物種類繁多,而且有許多具代表性,並需妥善照料的植物區。在如此豐富的植物環境中蘊育了墾丁多樣化的野生動物,如梅花鹿、台灣獼猴、灰面鷲等,為墾丁的美景更添生氣。到此觀星、聽濤,善用園區步道系統、遊客中心,擁有一趟知性、感性兼具的墾丁國家公園之旅。
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