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「偶爺●偶孫三代一起玩-偶戲體驗工作坊」
●目的:
促進三代共融,增進家庭情感 透過偶戲手作與導覽,讓祖孫、親子之間有更多互動與合作的機會,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傳承傳統文化,讓年輕一代認識並欣賞這些文化瑰寶。讓爺爺奶奶分享自己對戲偶文化的回憶,讓孩子感受戲偶藝術的魅力與歷史意義。
培養動手能力與創造力 透過戲偶 DIY,讓孩子動手製作,發揮想像力,設計屬於自己的偶戲角色。 學習不同戲偶的製作方式,提升手眼協調能力與藝術表達力。
創造快樂的家庭時光 讓長輩、父母、孩子共同參與,不只是學習偶戲,更是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下共享天倫之樂。 透過活動讓不同世代的成員都能找到樂趣,讓長輩找回童心,讓孩子感受家庭溫暖。
●形式:搭配特展主題,規劃不同戲偶類型的導覽與DIY體驗活動。
●地點: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樓東展間加本館自然教室。
●費用:只需付本館門票費用(全票30元、半票15元)
●參加對象:樂齡、親子、學生及對偶戲有興趣的民眾。
●活動人數:一場15份材料(要進行手作的人請報名),陪同者可一起製作。(不用報名)
●活動列表:
日期
時間
主題
3/23(日)
1400-1500
線中奇緣-懸絲戲偶diy體驗活動
4/02(三)
1000-1100
線中奇緣-懸絲戲偶diy體驗活動
5/10(六)
1000-1100
光影流轉-皮影戲偶彩繪體驗活動
6/4(三)
1000-1100
光影流轉-皮影戲偶彩繪體驗活動
7/12(六)
1000-1100
掌中乾坤-手作布袋戲體驗活動
活動名稱:線中奇緣-懸絲戲偶diy體驗活動
活動介紹:懸絲戲偶:又被稱為提線木偶。大多透過絲線或繩索以操控戲偶,線的一端繫在傀儡身上的各個關節處,另一端繫在操縱桿上,由演師運用操縱桿舞動戲偶。本活動結合導覽與手作體驗,讓參與者透過展覽了解懸絲戲偶不同文化形態,並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戲偶,感受偶戲文化魅力。
時 間
內 容
地點
30分鐘
展場懸絲戲偶介紹導覽
本館一樓東展間
30分鐘
手作懸絲戲偶(因應大家手作時長不同,預留半小時緩衝時間)
本館自然教室
活動材料: (響應環境保育,可自行準備瓶蓋2個、吸管1支、免洗筷1雙)
活動名稱:光影流轉-皮影戲偶彩繪體驗活動
活動介紹:皮影戲通常由雕鑿後的皮革組成戲偶,有的會將各部位定綴,並裝操縱桿以增加活動性。皮影戲的演師會在透光的布幕後面控制皮影偶,利用燈光投射偶的影子呈現多變幻影給觀眾欣賞;但東南亞若干地區則是讓觀眾可以選擇觀「影」抑或直接觀偶。本活動結合導覽與手作體驗,讓參與者透過展覽了解皮影戲偶不同文化形態,並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戲偶,感受偶戲文化魅力。
時 間
內 容
地點
30分鐘
展場皮影戲偶介紹導覽
本館一樓東展間
30分鐘
手作皮影戲偶彩繪(因應大家手作時長不同,預留半小時緩衝時間)
本館自然教室
活動材料: (響應環境保育,可自備竹筷子兩雙)
活動名稱:-掌中乾坤-手作布袋戲體驗活動
活動介紹: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。是由演師將手掌套入戲偶中,透過手指、手掌與手腕的靈活動作,操作戲偶進行演出。本活動結合導覽與手作體驗,讓參與者透過展覽了解布袋戲偶不同文化形態,並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戲偶,感受偶戲文化魅力。
時 間
內 容
地點
30分鐘
展場布袋戲戲偶介紹導覽
本館一樓東展間
30分鐘
手作布袋戲紙偶(因應大家手作時長不同,預留半小時緩衝時間)
本館自然教室
活動材料 (響應環境保育,可自帶不要的衣服或布材)
活動聯絡電話:(02)23822699分機5425 楊小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