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市新北市石門區的代表景點之一是石門洞,它坐落於省道台2線潭崑公路上。名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,當時特殊的海蝕景觀令日本人驚嘆,隨後將此地命名為「石門村」,此名稱沿用為當地鄉鎮名稱至今。
【地質奇觀】
從地貌學的角度來看,石門洞被正式稱為「海蝕拱」。一百萬年前,大屯火山群的噴發積累了厚厚的火山碎屑和熔岩,之後經由暴雨沖洗並重新沿海岸沉積,形成一座小山。經過地層壓縮後,出現了垂直的「節理」或裂縫。加上東北季風和夏季颱風的影響,這些強大的自然力量激起了巨大的波浪,使海浪具有強大的侵蝕能量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海水不斷地衝擊和侵蝕沿著節理和層面,岩石層崩落到海中,逐漸從最初的海蝕溝轉變為海蝕洞,最終演變成今日的海蝕拱。
雖然石門洞是由海蝕形成的,但其位置明顯高於海平面,這是由於最近的地殼運動使地面抬升所致。這個高出海平面約十幾公尺的高度,證明了地球表面的動態變化。
仔細觀察,可以看到清晰的層狀岩石地層,每層中混有細沙、火山碎屑和大小不同的鵝卵石。這種混合物表明,最初的岩石層累積可能由暴雨引發的山體滑坡所致,隨後的泥石流迅速下沖。各種物質被迅速攜帶著,沒有時間個別沉澱,便在山腳或海岸沉積,形成了現在的細沙和較大的鵝卵石交錯的層狀結構。
【自然生態】
進入石門洞,迎接你的是一望無際的海天交匯的壯麗景色。雖然這裡只有一處小巧而風景如畫的貝殼沙小 beach,但卻讓人聯想到墾丁。在淺海沿岸的礁石中,可以發現許多魚類和寄居蟹。海岸岩石上附著著海藻,呈現出鮮活的綠色,不時可見到當地居民在那裡採收海藻。沿著設有觀景台和涼亭的海岸步道行走,可以欣賞到海景的全貌。
每年四月至五月間,台灣原生百合和石莧菜會盛開,花朵妝點在石門洞上方的區域,形成了一幅壯觀的景象。訪問石門洞,可以見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,展現出石門海岸景觀豐富而多變的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