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旭昇出生於40年代,在國府推行「復興中華文化運動」中成長,自幼喜愛塗鴉。唸小六時,學校曾舉辦傳統國畫「梅花」教學示範觀摩,開始對傳統水墨畫產生興趣;國中時受出身北京藝術學院的潘兆椿老師教導,熱衷各項美術活動;步入高中常與校內外同好切磋,從互動中成長,可惜大專時欲進入藝術科系被拒於門外,思慮再三後,選擇了軍旅。
在顛簸的軍旅生涯中,李旭昇的文房四寶仍隨身攜行,利用殘餘時間,陶醉在短暫水墨世界裡。30歲時參加教育部軍訓教官甄試,錄取而轉入學校服務,開啟以古為師,藉搜羅各方「故宮畫冊」到驗證「芥子園畫譜」,一再反複研讀、臨摹。
在經營國畫山水過程中,李旭昇領悟到各朝代大家的技法、章法等蘊涵人文思想、人生哲理與宗教信仰,深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,但時至今日,一路走來,所見文化已是支離破碎,有著無奈的遺憾,於是決定將習畫所得奉獻大眾,希望能盡綿薄之力。另感於「人人為我才有我,我為人人才是人」,與同好攜手同行,但願能化遺憾成為美好永恆,共創未來願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