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安華自幼在父親要求下臨帖習字,原本只是遵從家訓,卻在橫豎撇捺間尋得心靈依歸。軍校時期,雖身處嚴格紀律之中,仍堅持向書法老師求教,養成「筆鋒如劍鋒」的剛健筆性。然而,投身海軍陸戰隊後,長達28年的軍旅生涯使筆墨漸成記憶,直到民國95年退役,當指尖再度觸及宣紙纖維,他才驚覺這份久違的悸動,如同遊子歸鄉。
蒙摯友高燕雪老師引薦,梁安華重新投入書法研習,並在「春聯贈鄉親」活動中,深刻體會書藝不僅是技藝,更是文化傳承。當一位長者捧著他手寫的春聯,憶起兒時祠堂楹聯的畫面,他領悟到書法的力量遠超個人表達,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。此後,他行走南部各鄉鎮,吸取廟宇古匾筆法,試圖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書藝的新可能。
民國108年,經高科大林信益教授引薦,梁安華拜入郭春甫老師門下,才真正理解「讀帖」如同將帥研讀兵書,每一筆皆藏有戰略。郭春甫老師將軍事思維融入書法解析,使他的筆墨風格愈加沉穩,結合剛柔並濟的筆勢,發展出獨特的藝術語彙。這段學習歷程,使他深刻體會書法不僅是技巧鍛鍊,更是一場精神修行。
近年來,梁安華潛心鑽研諸家手札,並以《答諸友詩卷》為題進行創作,透過材質肌理呈現「亂石崩雲」的視覺張力。過去他在籌備首次個展《墨陣》時,常於深夜推敲章法,回憶軍旅歲月,領悟藝術創作與行軍跋涉的共通之處。從槍桿到筆桿,從迷彩到水墨,這條由紀律與浪漫交織的書藝長征,終將在永不停歇的臨池修行中,寫就屬於這個時代的墨色春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