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澤與茶筋/郭光宇 藝評
沈宏錦,一名沈山人,是畫家,也是茶人、古樹茶專家、能量引導師。
山人自號山人,古意中自有執念。他的確是住在山上,也嚮往隱逸修行的人生,儘管過得入世,卻也不大過問世事。平時穿著寬鬆垂墜的衣服在街上走著,左顧右盼,也像走在山間小路上。歷史上出過不少山人,他覺得很親,高高興興跑去加入群組,不時上友古人一下。其中一位也叫沈山人,是唐朝茶仙詩人盧仝的朋友。
他創作的原點是布。絲布。蘸了油彩的毛筆,劃在赤裸裸的絲綢上,黏滯,溫吞,每一筆都在跟纖維與織法進行物質的鬥爭。這樣的手法有暈染的效果,卻又不像水墨那般肆無忌憚,滲透往往緩慢到察覺不出來,隔了一陣子才現出油料與顏色分離的痕跡,彷彿冥冥中的什麼也加入了創作。
有時候我們看到幾何筆法構成的房舍和山川,漫漫黃沙中的寺廟和佛像。有時候是拉筋練功的小小人,遨遊太虛的魚與蝴蝶。有時候禪花一枝,虔心禮供,清雅而嫵媚,忽然畫風一轉,岩石植被鋪天蓋地而來,瞬間塞爆整個畫面,像密集恐懼症本症。偶爾露出一小塊含氧的空隙,世界又活了過來。
當你從畫前經過,絲的光澤會隨著你的視角閃爍滑動,所有的物件都動了起來,若隱若現,空靈華美,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。透明反光的壓克力裱框,進一步把畫外的空間也收攝進來,飄浮感十足,像星際旅行的休眠艙,一旦抵達目的地,艙蓋自動打開,小人們就一個個跳出來活動筋骨。這些畫作可古典,可當代,讓人想起那些遠古外星人的岩畫石刻,極簡,蒼莽,神秘,封印著有關人類起源的訊息。
那些傳統文人畫的典型符碼,全被他放逐到一處類似於馬克.羅斯科(Mark Rothko)的維度裡,恣意生長,自生自滅,看似在那裡,又不在那裡。有些畫作甚至還可以拆分開來,重組成另一種時空拼圖。原本無機質的絲綢背景,反而成了最靈活的有機,為他的世界提供了一套境隨心轉的座標系。
他家裡是賣布的,從小就展露了頗高的繪畫天份,技法調色什麼的一學就會,妥妥的資優生。大學時代,蔣勳老師送了一部《金剛經》拓本,他去巴黎留學也帶在身邊,練字靜心,一解鄉愁。學成歸來,正該大展身手,人生卻像突然想起什麼似的,一把將他推入精神解離的幽谷。生無可戀之際,《金剛經》再次拉了他一把。山人自此成了山人,潛心創作,浸淫佛學,而終於皈依於茶。
畫畫之外,他也捏陶,興來時在瓷胚上揮灑幾筆,不擇地皆可出。他練功,也寫字,還以茶當墨,當顏料,玩得不亦樂乎。又花了大把精力整治自家的後花園,種樹採果,跟跑來覓食的山羌玩捉迷藏,亦友亦敵。
山坡上的家被他打造成別有洞天的茶室,借景山林,內外相通,每個角落都是風光。一踏進去,乾乾淨淨,東西擺得好好的,有奇門遁甲的氣。夫人阿香則如狐仙一般,端出一盤盤簡直是《紅樓夢》裡才有的吃食,鑲金嵌玉,層次分明,曼妙的口感令人讚嘆。一群人從中午吃吃喝喝到晚上,聽他細說房子的一磚一瓦:土石流如何從花園後方擦邊而過,生人請勿越界;又地藏王如何巧然來訪,跟朋友聊著聊著,突然咄的一聲,彷彿禪杖擊地。住在自然與文明的交界地帶,這類天人感應俯拾即是,聽來只覺萬物有靈,眾生平等,一草一木皆是示現。
如今他大部分的公開活動都跟茶有關,以茶人之姿行世,感覺特別對。他的茶藝跟印象中的不大一樣,茶葉茶具泡法自然都是講究的,卻也不是那樣的講究法。看他泡茶大咧咧的,自在隨興,有儀式的氣派,卻沒有儀式的緊張。他講他的茶經佛經,我看他的行雲流水,手起手落,推杯移盞,擦拭水漬,每個動作自有內勁。暮冬午後,天氣陰,外面是蒼灰的綠,燒水炭爐的熱氣陣陣襲來,特別像喝茶。低矮流長的一方茶席,教他舞得風生水起,很是大器。
他喝茶喝的是能量,訣竅只有一個:用身體喝茶。
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山人和張國權喝茶,他嚐了一口說這茶有能量,國權問你怎麼知道,他說喝下去就有感覺。這段聽他說過幾次,大概是某種自覺的開始。山人身體對茶氣有獨到的敏感度,茶湯落喉,勞宮湧泉立刻有反應。聽起來像特異功能,不過跟著他喝過幾次,漸漸也可以感覺一二,頗爲神奇。
有次小感冒,他奉上熬煮過的老茶,暗沉剔透,晶瑩如膏,喝起來有延綿的筋感。幾口之後,頓覺週身煦暖,百穴暢通,一下子就解禁了,古人說以茶入藥,大概是這麼回事。能如此這般點化同桌的感官,以茶渡人,無形而直接,這是茶靈媒了。
有那麼幾個片刻,你會覺得眼前這位執壺人,像是從某個朝代瞬移過來的茶師,又古風,又認真,又嘻哈。鑄鐵打造的茶桌上,各色茶器高高低低,突然也跟著形態不穩,恍惚現出那些傳說中的逸品原形:兔毫盞,油滴盞,玳瑁盞,鱔皮釉,木葉紋,鷓鴣斑,曜變天目⋯⋯這是在喝銀河吧。
這次展覽籌備期間,他前前後後大概傳了十幾版的創作自述給我,不長,都是四個字的譯經體,像咒。每次更動都不大,這裡改個詞,那邊換個字,順序調一調,謹小慎微得有些求好心切萌,跟他泡茶時的風風火火完全是兩碼事。把多年前幫他排過的星盤調出來一看,原來是個太陽摩羯月亮巨蟹上升處女男。一切都串起來了。
他也提到如來。
如如不動,無所不在,如來如去,不去不來。山人說,茶氣能量跟畫跟如來都有關,要我把這點也寫進來,看來真是心之所向了。他追求某種穩定和肯定,卻又不願意被框架限制住,如來的概念正好解決了這個矛盾:意有所指,卻又不為所限,完美總結了他的創作論和宇宙觀。想想來,看看他的作品,再看看他,沒有此這更好的導覽。
如人飲茶,能量自知。會談論能量的人,大概都聽到了來自浩瀚的召喚。一旦躍入能量之海,時空萬象都會跟著漂流浮動,所謂的宇宙,不過是意識的投射,想到什麼,就有什麼,想去哪裡,就在那裡,一念花開,一念花落,起心動念皆爛漫。世界微塵裡,吾寧愛與憎?
在這樣的量子場中,我們能做的,也唯有盡興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