獅岐老街是獅岐區最早發展的區域。老街以石橋墩建造的萬壽橋為界,分為東西兩段。西段發展較早,主要從事煙草和茶葉的生產和銷售。該區域的房屋由當地的石頭建造,被稱為石屋。東段據說曾是乞丐的聚集地,常常被稱為乞丐窟。然而,目前東段人口較多,正在逐漸取代西段成為獅岐區較繁榮的地區。
具有百年曆史的豆腐店、獨特的吊腳樓和隱形街是遊客必訪的景點。街上的老鐵店,叮叮噹噹的敲打聲,更增添了老街的古老魅力。獅岐東街是台灣唯一的隱形街,房屋懸空於河床上,只由柱子支撐。近看可以發現,獅岐的房屋都是用當地的河石建造的。
獅岐東西兩街是最能代表獅岐昔日繁榮的景象。西段是最早發展的老街,曾經作為運輸茶葉的輕便鐵路使用。街道兩旁排列著土坯瓦屋,有些甚至有二三層樓高,象徵著當地的昔日繁榮和富裕。現在的獅岐國小前廣場,曾經是茶葉批發市場,現在則聚集了眾多的廟宇,全區有超過100座廟宇,使其成為台灣廟宇最多的城鎮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