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莊的發展得益於淡水河的河港運輸,帶來交通便利和城市繁榮。早期,新莊是北台灣發展最迅速的地區。直到日治時期,新莊持續繁榮,各種娛樂活動越來越活躍,街道上充滿了「撲通戲台」、「演藝廳」和「劇場巷」,象徵著各大戲班和廟會的蓬勃發展。這些活動中,不可或缺的道具便是鼓,它能現場活躍氣氛。因此,新莊的製鼓業也隨之發展。最著名的鼓廠是阿斗師(本名王貴治)創立的「向仁和鐘鼓場」。他的長子王習昆繼承家業,將製鼓技藝提升到新的高度。向仁和鐘鼓場製作的鼓廣受國內外各大藝團的讚賞和訂購,包括巨騰擊樂團、翰唐音樂廳、U-Theatre等。台灣各大廟宇,如佛光山、法光山、寶安宮、孔子廟等,也都是新莊鼓的忠實用戶。向仁和鐘鼓場的聲譽遠播海外,日本、馬來西亞、美國、印度、歐洲等國家都在爭相使用他們的產品。於是,新莊成為鼓工藝的代名詞,擊鼓也成為新莊人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