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林刀的創始人郭合,在清朝時期便發明了這種刀柄像茄身、刀身若竹葉形狀的「茄柄竹葉刀」,又因其出產於八芝蘭(士林的舊稱)而稱為「八芝蘭刀」,臺灣光復之後則改為「士林刀」。
由於士林刀的鋒利堅固,因此用途也廣,可以削竹、切菜、切魚肉、採檳榔、割漁線,可說相當實用,郭師父希望祖傳的士林刀不只侷限在實用價值,也能有收藏的藝術價值,所以開始在刀藝上面做更深的鑽研,試圖往收藏用的藝術刀研製發展。
『郭合記』裡藏有許多珍貴的收藏刀,例如典藏士林刀,共有12支,最大的是6吋,最小的是8分,最小的那一把跟小拇指大小差不多,相當特別;另外像是武士刀、獵刀都可以訂製,甚至可以在刀柄上面刻上名字,自己收藏或是當禮物送人。不過記住,習俗上送刀,要跟對方收一塊錢,以表示不是絕交的意思唷。